中藥材 | 藿香


別名:土藿香、貓把、青莖薄荷、排香草、大葉薄荷、綠荷荷、川藿香、蘇藿香、野藿香、貓尾巴香、貓巴虎、拉拉香、八蒿、魚香、雞蘇、水麻葉

功效作用:快氣,和中,辟穢,祛濕。治感冒暑濕,寒熱,頭痛,胸脘痞悶,嘔吐泄瀉,瘧疾,痢疾,口臭。

英文名 Cablin Potchouli Herb,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
始載於 《名醫別錄》

毒性  
歸經 胃經、肺經、脾經
藥性
藥味


藥理作用
⑴抗真菌作用 試管實驗藿香煎劑(8~15%)對許蘭氏毛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;蕾香乙醚浸出液(3%)及醇浸出液(1%)亦能抑制多種致病性真菌,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與煎劑相似;趾間毛癬菌及足跖毛癬菌在煎劑15%對方出現抑制,而乙醚浸出液於3%、醇浸出液於5%及水浸出液於10%等濃度時均呈抑菌作用,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劑抗菌力強。

⑵抗螺旋休作用 藿香水煎劑(15毫克/毫升)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,但必須將濃度增至31毫克/毫升時,方能殺死鉤端螺旋體。

⑶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藿香含揮髮油可刺激胃黏膜,促進胃液分泌,增強消化能力。口服藿香煎劑,利用X線膽囊造影術,證明藿香對膽囊無收縮作用。  

藥性論述
【性味歸經】味辛;性微溫。歸肺;脾;胃經。

【功效主治】祛暑解表;化濕和胃。用於夏令感冒;寒熱頭痛;胸脘痞悶;嘔吐泄瀉;妊娠嘔吐;鼻淵;手;足癬。

【各家論述】

1.《藥品化義》:藿香,其氣芳香,善行胃氣,以此調中,治嘔吐霍亂,以此快氣,除穢惡痞悶。且香能和合五臟,若脾胃不和,用之肋胃而進飲食,有醒脾開胃之功。辛能通利九竅,若嵐瘴時疫用之,不使外邪內侵,有主持正氣之力。凡諸氣藥,獨此體輕性溫,大能衛氣,專養肺胃。但葉屬陽,為發生之物,其性銳而香散,不宜多服。

2.《本草正義》:藿香,清分溫,善理中州濕濁痰涎,為醒脾快胃,振動消陽妙品。《別錄》治風水毒腫者,祛除濕濁,自能清理水道也。去惡氣者,濕漫中宮之濁氣業、霍亂心腹痛者,濕濁阻滯,傷及脾士清陽之氣,則猝然撩亂,而吐瀉絞痛,芳香能助中州清氣,勝濕辟穢,故為暑濕時令要藥。然性極和平,力量亦緩,止可以治霍亂輕症,而猝然大痛,吐瀉並作,肢冷脈絕者,非大劑四逆中為功,斷非此淡泊和平,所能獨當大任。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,溫煦而不偏於燥熱,能怯除陰霾濕邪,而助脾胃正氣,為濕困脾陽,怠倦無力,飲食不甘,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。亦辟穢惡,解時行疫氣。蓋病疫以氣染人,無非濕濁穢腐之燙熬,感之者囪口鼻吸入,胃先受之,芳香得清氣之正,而藿香氣味和平,不嫌宰燥,故助脾胃而無流弊。但必以廣產為佳,雖以氣勝,而沖和可愛,今江浙間遍地產之,則味苦澀而氣亦惡劣。石頑謂伐胃消食,且能耗氣,而世俗以為能解暑氣,瀹茶多次,未盡善也。仲醇謂陰虛火旺,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者弗用。按藿香雖不燥烈,然究是以氣用事,惟舌有濁垢,而漾漾欲泛者最佳。若舌燥光滑,津液不布者,咸非所宜。凡芳香行氣,醒脾勝濕諸芳草,皆有同情,不僅藿香、木香一類為然也。

3.《別錄》:療風水毒腫,去惡氣,療霍亂、心痛。

4.《本草圖經》:治脾胃吐逆,為最要之藥。

5.《珍珠囊》:補衛氣,益胃氣,進飲食,又治吐逆霍亂。

6.《湯液本草》:溫中快氣。肺虛有寒,上焦壅熱,飲酒口臭,煎湯漱。

7.《本草述》:散寒濕、暑濕、鬱熱、濕熱。洽外感寒那,內傷飲食,或飲食傷冷濕滯,山風瘴氣,不伏水士,寒熱作瘧等症。

8.《本草再新》:解表散邪,利濕除風,清熱止渴。治嘔吐霍亂,瘧,痢,瘡疥。梗:可治喉痹,化痰、止咳嗽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煎水先;或研末搽。

【用藥禁忌】

1.《本草經疏》:陰虛火旺,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,中焦火盛熱極,溫病熱病, 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,法並禁用。

2.《本經逢原》:其莖能耗氣,用者審之。

【應用鑒別】藿香葉偏於發表,藿香梗偏於和中,鮮藿香解暑之力效強,夏季以沸水沖浸代茶,可作清暑飲料。藿香與紫蘇,均能發汗解表,二藥同中有異。

藿香適合人群
1. 適宜外感風寒、內傷濕滯、頭痛昏重、嘔吐腹瀉者、胃腸型感冒患者、中暑、暈車、船、消化不良致腹脹、腹瀉、腹痛者、宿醉未醒者。

2. 陰虛火旺、邪實便秘者禁服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